环境工程研究

无人环卫,离全面落地还有多久?

时间: 2020-07-15访问: 1580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无人驾驶已在南京多个领域落地,其中,低速+(半)封闭场景正成为无人驾驶创业公司探索的最大热门。而作为当下公认最具落地前景的领域,无人环卫备受青睐,目前南京未来科技城、中兴通讯滨江工厂、夫子庙景区等园区已相继启用无人清扫车。在清洁行业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当下,无人环卫能否解“燃眉之急”,它离全面落地还有多久?记者进行了采访。 

正在工作的无人清扫车“大白”。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莹摄 

运行一年半,日均清扫面积2.4万平方米 


在南京未来科技城,智能清扫机器人“大白”已经上岗一年半了,不仅为园区营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还吸引不少意向客户咨询预定购买。 

7月1日,记者来到南京未来科技城,悠湖边的无人驾驶测试道路上,圆润呆萌的无人智能清扫车“大白”正顶着烈日不紧不慢地清扫着路面。只见它头顶“蘑菇头”,脚底的两个圆形刷头不停旋转,所经之处,落叶和灰尘都被扫得干干净净,每当遇到路过的电动车、行人,它还会在一米外停车礼让。

据悉,“大白”是由园区企业南京天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其运维人员尚星宇介绍,“大白”使用的核心技术是3D激光雷达+差分GPS双融合定位,激光雷达可通过3D建模进行环境感知,配合头顶蘑菇头状的差分GPS,能让定位精度更高。同时,它还能自动感知到周边行人、车辆、动物等物体,并会根据地面垃圾种类及负荷,调整作业车速、扫盘转速、风机功率等作业参数,实现节能清扫,大幅度提升环卫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只需要提前设定好时间和运行路线,‘大白’到点就会自动保洁,经过一年半的试验,我们发现即便是石子路等复杂路面,也可以清扫得非常干净。”尚星宇说,“大白”平均速度为0.8m/s,清扫宽度1.2米,一小时可以清扫3000平方米。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个“大白”一天能清扫2.4万平方米,最多可清扫4万平方米,适用于广场、园区、公园、人行道、景区等多种场景。

可替代4—6名环卫工,尚未实现全程“无人” 


统计显示,我国环卫工年龄结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55岁以上环卫工占比近一半。同时,环卫工作繁重,作业环境恶劣,无论严寒酷暑都要经受平均一天12小时左右的户外体力劳动。

为解决环卫招聘难、环卫工作危险、环卫效率低的难点,全国已有30个城市率先开启了环卫革命,引进无人环卫车“蜗小白”。南京也抢先布局,率先探索构建“车—路—云”协同新模式,在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其在物流、环卫等具体领域的落地。

无须休假、加薪,不怕中暑,只要设定好清扫路径、时间段,就可以自动工作,无人清扫车具有诸多优势。根据实验测算,一个“大白”可替代4名环卫工人,一个“蜗小白”可轻松完成6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由江苏智慧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5G无人驾驶清扫车在夫子庙景区上路后,也成功减少了6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清扫机器人大多并不能做到完全无人,在边边角角清理、垃圾倾倒、充电与能源补给等都需要人工参与。

无人环卫未来两三年将得到大范围应用 


参考《2015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到2020年中国环卫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将接近1700亿元,其中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规模为1266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撞上”短缺的劳动力,无人清扫车的出现可谓是“雪中送炭”。

据悉,目前无人驾驶环卫车辆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体积大且主要用于开放道路,另一种是体型较小、主要应用于产业园区、景区、校园等大面积半封闭/封闭场景的内部道路。其中,由于技术水平和政策所限,内部道路环境中的无人环卫车辆及设备在商用落地前景上更具优势。

然而,在多家企业争相布局无人驾驶的当下,规模化的无人清扫车应用似乎并不多见。南京天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育铭表示,他们正在搭建一个“无人环卫大平台”,这里搜集有企业生产的所有清扫车在不同场景中运行速度、清扫面积、实时视频等作业数据,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受政策所限,要实现复杂路况下的完全无人驾驶,起码还需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封闭半封闭场景下的无人环卫已经落地,相信未来两三年就可以得到大范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