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研究

企业社工当下的工作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 2016-08-19访问: 4635

一、研究背景

近年以来,许多企业频发员工问题。一些“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问题上都出现了危机。由此,有一大批企业单位在员工发展问题上选择引入社会工作,企业社工从业人数也越来越多。

企业社工凭借其专业性知识和多元的工作手法,进入企业对员工问题事件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极高的效率,尤其是其在个人发展取向模式下的工作,社工更是有先天优势,但介于企业社工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足够完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尚显稚嫩,企业社工的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企业社工在个人发展取向模式下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情形。

二、研究内容

1、企业社工在现代企业中的工作特点

在王丰海的《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定位与实践探讨》中,他认为,“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推动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先明确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定位。从宏观上来看,企业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者和社会资源的整合者。企业中的人具备“思想、情绪、社会性需求”在企业中工作的人普遍有巨大的压力,压力的释放是人社会交往本能的体现,而社工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员工的压力所在,通过对相关资源的整合、推荐、实践,实现对员工的管理,进而使员工更加健康的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来。

他主张实行“人权保护”、“员工保障”和“个人发展服务”三方面的社工工作内容,力行保护员工的人权、合法权益以及保证其生产安全与福利保障的落实,通过掌握的资源积极回应员工有关其个人能力成长方面的需求。

而在张宏如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有效路径: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中,他主张实行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EAP)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地通过规划、宣传、辅导、调研、干预、评估等精神福利服务,澄清员工职业价值观,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心理资本,营造支持性组织文化,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管理与健康等方面问题,最终达到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目标的项目。

《企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实现》一文中,苏光认为企业社会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本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要求企业关注员工在社会、心理、管理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员工到服务员工的价值取向,强化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社工要自觉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维护其应有权利,并唤醒其自觉意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内外资源帮助员工发挥潜能,适应社会,最终达至自我超越,使员工从“被助”转向“自助”。企业社会工作也追求尊重、平等、公平、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管理理念是完全契合的,二者在解决员工社会、心理、管理与健康等方面问题的目标具有趋同性,最终达到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和企业和谐持久发展的双重目标。

2、企业社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在高钟的《企业社会工作与缓解蓝领员工流失》一文中,认为企业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服务于企业,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为本,自助助人的理念,对于解决员工困惑,帮助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和谐有着重大的作用。而由于中国企业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陌生,企业管理中重物不重人,员工的人性需求受到忽视。员工们只得采用弱者的武器———用脚投票,跳槽走人。而企业社工的出现恰恰缓解了这一现象。

而在《“扩展临床视角”下企业社会工作的干预策略》一文中,作者认为在劳资冲突愈发严重的当代中国,作为劳资之间的沟通桥梁,企业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巴尔廓帕尔提出的“扩展的临床视角”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在员工高流失率困扰越来越多企业的情况下,选取新员工进行企业社工干预的尝试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是社工介入企业领域的新契机。

在苏光的《企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实现》一文中,他则认为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介入与运用,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维护员工权益、增进职工福利的基础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新时期的企业社会工作要避免孤立阐述企业社会工作的员工发展单一取向,寻求企业社会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点,搭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平台,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社会工作的积极功能。

3、企业社工在当代企业中发展的困难与现状

在《国内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研究述评》一文中,苏琼熙、黄军菲认为“国内企业社会工作虽然已经发展出多种模式,也探索出诸多具体实施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对企业社会工作认识不到位,对企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实务探究还不够,特别是有关中国本土化企业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研究较少,实施范围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四点,一是理念准备上的不足, 我国社会各界对发展这一领域的思想准备还很不足,企业社工理念并未根植于企业之中。二是实践上缺乏明确实施机构和机制: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企业社工这个职能部门,少数有设立的企业也只是机械的效仿国外的工作模式,没有发展符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机制。三是实务过程中面临价值与伦理困境: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往往不能兼顾价值中立,保持与企业、员工的距离,坚持保密原则等一系列价值标准。四是目标对象及目标选择困难: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目标对象及目标本身的选择成为难点。

而在高钟的《中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文中,作者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由权力社会进入民意社会,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更关心社会公平与正义,利益分化导致各类社会问题集中的突显出来。中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也提出了自己关于企业社工客服困难迎接机遇的看法,首先以厂为校,帮助完成社会化与职业化。企业社工应针对他们的这些需求,组织他们开展各类业余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同学类的初级社会网络,并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与职业化。其次,要加快制度改革步伐:企业社工除了利用各种方法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外,更主要的还是利用现有政策对此问题的松动性而进行局部的、具体的工作。

在《企业社会工作的有效路径:本土化员工帮助计划》中,张宏如认为企业社工的困难有两点,一是企业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缺乏明确实施机构的困境,企业内外环境日趋复杂, 企业员工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繁杂多样,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专业性企业社会工作的职能部门,即使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配备了含有一定企业社会工作性质职能的岗位, 但更多的还是停留于西方的企业社会工作仿制范畴。二是企业社会工作实践面临实践主体与技术的困境,企业实践的组织架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尚不能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 导致技术与主体不能完全有机匹配,使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还主要停滞在零碎分散技术使用层次。

三、总结与反思

(一)企业社会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几年来,企业社会工作尽管在某些发达地区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运作模式,但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专业实务能力不足与企业认知度不足的双重困境。从专业实务能力不足看,因派驻式企业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互动,极易变成一种专业操控;而且企业社工的理念并不足够完善,在实务方面也没有绝对优势的经验可言;另外,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还不够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企业出资购买服务的信心;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像社会机构一样追求全体员工和社会的福祉。两者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差异,价值观的冲突也是企业社工的困难所在。与此同时,从企业认知度不足看则主要是企业需求与企业认知的冲突。比如,通过“富士康事件”之后的购买社工服务、深圳“风雨同舟的企业社工项目”等得到企业的大力好评看,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具有需求基础;但另一方面,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性质,又致使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支持力度较小,这已成为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也要看到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专业的企业社工介入无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选择,随着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肯定会更多的公司会推行企业社工制度,甚至将其设为公司的一个长期部门,在现阶段,专业社工人数本来就不多,需求缺口很大,专业的可以从事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社工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虽然企业社工的发展面临着多种困难,但其专业性和巨大的需求缺口依旧给予企业社工很大的潜力。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企业及企业职工出现了很多新情况,面对这些新问题,关键在于以员工为本,而如何做到以员工为本,关键在于我们企业社会工作者,面对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角色冲突,我们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促进员工职业与福利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只有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待遇,才能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才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达到企业员工双赢的局面。对于社工的要求是要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尽自己所能整合各种资源为员工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要把员工的责任与福利都落实到实处,实行人性化管理,看到员工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才能为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

如果想让企业社会工作成为一种长久的企业员工稳定剂,企业必须要从以员工为本上升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无论对员工、消费者、政府和社区都能履行企业应尽的责任。当这种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无形中已经增长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公众形象,也更利于企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再进行。

在企业社会工作模式方面,可以先由政府出资,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社区建立企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并由民间社工机构整合不同的资源, 先结合民间社工资源,培训社会社工,进驻企业进行服务。经过几年的过渡时期,再通过由政府全部出资,逐步变化为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出资,再过渡到企业全部出资购买。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快速的形成企业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外包服务”,便于大面积普及;二是能够避免企业利益最大化和社工价值观的冲突,有力维护社工专业价值观,社工只管尽全力服务员工,不会参杂其他因素,影响服务水平;三是用缓和的方式逐步提升企业对社工机构的认同度以及企业社工的服务能力,形成多方参与,共同进步的局面。

若结合上述的个人发展模式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和企业社会工作模式,企业社工作为一种亟待发展的社工形式,定能在今后的社会工作诸领域中,占有自己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