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清洁研究
深圳垃圾分类模式获肯定 是全国首个对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的城市
时间: 2018-10-22访问: 324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海滨。
原标题:深圳垃圾分类模式获得专家肯定,成为全国首个对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的城市,体现特区先进创新理念
深圳新闻网讯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深圳是其中之一。
这意味,深圳全民垃圾分类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利用法治思维推进全民垃圾分类?
10月9日,深圳市城管局邀请国内行业专家研讨深圳环卫发展规划,也探讨了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外卖、快递垃圾问题。谈及深圳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思路新举措,行业专家们普遍表示肯定。专家们还表示,十分期待垃圾分类的深圳模式早日成型。
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刘建国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海滨
深圳先行先试推动立法,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提问:在此次的《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修编》专家咨询会上,深圳规划构建以垃圾分类为主导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规划纳入城总规,对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当前的垃圾分类实施现状下,深圳是否是全国首个对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的城市?此举意义何在?为垃圾分类立法是否有必要?
刘建国:立法肯定有必要。在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较好的发达国家,因为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才能驱使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法律一能约束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人群,让其承担后果,二能激励市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立法过程也是垃圾分类氛围塑造的过程。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很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对于立法,有市民提出疑问:“现在国家是否具备垃圾分类立法的时机?是否需要先进行推动垃圾分类,再来立法?”也有市民认为:“可以先立法,定下规矩,在此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推动。”我认为,就我们国家情况而言,立法和推动工作是相辅相成,在立法中推动,在推动中立法,即一边立法一边推动垃圾分类。这或能一方面及时地化解在推动过程中因缺失法律依据而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把过程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内容纳入到法律条文中去,两者互动更有利于推动垃圾分类。
不过,不能简单地将立法理解为“强制”。立法是建立在城市经济、文化、心理等多层面发展基础上,如果刚性太强,时机不成熟,强制推动是难事,且影响法律的严肃性。深圳的经济、法治等基础较好,比国内其他城市更具有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条件,所以深圳先行先试推动立法,我们给予很高的期待,希望能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立法提供经验。
陈海滨:为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是正确且有必要的。环境卫生规划本质上是以生活垃圾为主线的规划,垃圾分类是重要代表工作。垃圾分类的意义重大,垃圾处理的趋势包括,从末端处理到现在全过程,从混合收集处理到现在分类处理,垃圾分类顺应趋势,有利于全过程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从长远的意义上看,垃圾分类有利于国家进行全民环境和道德修养教育,当垃圾分类可以往前推进,说明全民环境修养提升了。但是,在立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接受度。
提问:为垃圾分类立法,深圳应如何增强法律条例的可操作性?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刘建国:过去,立法很大的问题就是太过笼统,原则模糊,操作性差,在实践中难以实行。垃圾分类是具体事务,法规条文应该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最重要的是清晰界定垃圾分类链条中各方的责任,包括居民个人、公共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各级政府、收运处理与再生利用企业,规定各方履行责任的方式,明确对不能正确履行责任方的约束与处罚措施,推动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再一个就是要正视全社会法治化基础还不太牢靠、垃圾分类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现实,在立法中体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果过于理想急于求成,反而导致执法过程中十分艰难,执法成本高,最终让法规的执行不了了之,陷入尴尬的境地,将来再推行法规就会困难重重。立法时要充分考虑目前社会的实情和民众对法律的理解,把握好节奏和进度。
建立垃圾分类深圳模式,体现特区先进创新理念
提问:作为国内最早提倡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深圳明确提出垃圾分类的工作思路,“深圳模式”蓄势破局。在厨余垃圾等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深圳探索了专业化分类手段——试点生活垃圾超高压分质和干湿分类减量资源技术与工艺,计划在缺乏焚烧、填埋等设施的地方推广。您如何看待“深圳模式”和深圳这条“不寻常之路”?这一做法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刘建国:深圳建立了国家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炉,建立现代化垃圾填埋场,这在全国环卫历史上都很有影响力。现在,深圳构建垃圾分类指导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这是深圳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深圳垃圾分类设施比较多元化,具备相应硬件设备,建立起全链条设计和优化的“深圳模式”——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端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这体现全链条设计的先进理念,给其他城市提供范例。
陈海滨:深圳目前的措施是得力正确的,如生动的垃圾分类指引,清晰的大分流小分类思路。除传统生活垃圾,深圳还根据地方特点,对建筑垃圾、园林垃圾、装修垃圾等进行规范分类,工作细致扎实。“深圳模式”得益于城市对于新思维新理念的包容,市民对环保事业参与热情高,全民执行度好。
对深圳在干湿分类和生活垃圾超高压分质的努力,我持积极、乐观、肯定、支持的态度。这是垃圾分类技术和体系的优化措施,该技术利用超高压分质分离能快速将混合垃圾分为干、湿两类,有效实现生活垃圾在中段集中分类,可以减少50%的焚烧、填埋垃圾量。
国家层面可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源头减少快递外卖废物
提问:近期,网络流传一篇文章——《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揭露了外卖包装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压力,引起强烈反响。随着电商等的发展,快递包装也成为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新型垃圾,比例越来越高。深圳正在推动快递包装逐步变“绿”。能否为减少快递、外卖包装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刘建国:该问题让大家思考自己的消费、生活方式导致的环境问题,但过度渲染没有意义。
首先,外卖垃圾量不大,预估只占垃圾产量的千分之一。其二,它只要能进入规范的垃圾处理系统中,对环境影响不大。如对其回收,环境成本会更高。当然,居民改变生活方式,从源头减量是关键。
快递包装是中国各大城市垃圾增量中的一大压力。按估算,大城市的快递包装废物量约占总垃圾量的3%。但改善问题的核心是责任划分问题。中国可仿照德国、日本,出台相关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规范生产、流通、使用、处理回收环节。此外,还可借鉴电子电器行业推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目前,快递包装行业产生的垃圾混入到生活垃圾中,把成本外部化——行业生产者赚取了利润,把成本转嫁给社会。根据快递行业的出单量等数据,国家应规范快递行业,让其支付相应的资金,委托专业公司处理快递垃圾。快递行业应制定包装作业的规范,控制用量,让废料进入规范的处理系统。消费者则反思消费生活方式,减少对快递的依赖。各环相扣,形成良性的循环。
陈海滨:应多个部门合作思考该问题。可以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政策,规范行业,如包装越复杂,收费越高,寄件人、运件人都要支付相应费用。此外,大家可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来改变垃圾现状。